一、建设目标
田长制业务系统以耕地保护为目标,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、业务数据、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,依托 GIS、GPS、基站定位、物联网、大数据、移动互联网等技术,统筹各类资源,构建“标准统一、平台统一、数据统一”的田长制业务监管体系。实现上下联通、系统联动、资源共享、统管共用,推动和提升田长制工作信息化、便捷化、常态化、科学化管理水平。
建立省、市、县(区)、乡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五级田长制责任体系和相关配套制度,初步形成“横到边、纵到底,网格化、全覆盖”的耕地保护监管格局。到2025年,田长制配套制度进一步健全,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,形成保护更加完善、执行更加顺畅、管理更加高效、监督更加有力的耕地保护新格局,实现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、质量提升、布局稳定,确保完成我省的耕地保有量、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、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目标任务。
优化田长制管理标准及流程,建设统一的“数字农田”云业务管理平台,运用物联网、移动互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GIS等技术,打造“农田数字化网格化管理平台”,全面开启农田保护业务工作信息化时代。依托信息化平台,田长制配套制度进一步健全,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,形成保护更加完善、执行更加顺畅、管理更加高效、监督更加有力的耕地保护新格局,让农田管理工作更加精准,有效提高田长的工作效率,推动农田管理的规范化与长效化,确保完成“十四五”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、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,实现“数量不减、质量提升、布局稳定”的目标。
平台采用内外网结合的方式建设“一平台三应用” ,通过数据汇总整合,实现综合查询、统计、分析、辅助决策、数据共享等智能化数据应用。主要目标如下:
具体要实现四项目标:
(一)田长制工作规范有序。依托网络信息平台,建设全市(县)统一设计、统一标准、分级授权管理,具有内外网交换功能的,涵盖田长服务和管理事项的中心数据库,搭建“数字农田”平台,建立以农田及田长信息综合数据库为支撑、覆盖田长制业务的信息网络平台,实行面向各级田长提供高效、便捷的工作服务。
(二)田长制综合管理全面加强。依托“田长制”云平台,整合政府相关部门信息资源,通过完善田长制管理体系,建立科学的业务流程标准,数据标准、考核机制,借力信息化手段实现“田长制”的“标准化、精准化、无纸化、多元化、一体化”的五化管理,提高田长制综合管理效能。
(三)拓展田长制公共服务。依托网络,搭建田长制公共服务信息平台,创新田长制服务新模式,通过“互联网+监督”方式,以微信公众号、小程序为媒介,提供民众参与耕地保护的监督渠道,同时借助服务平台做好宣传及公示服务。
(四)形成统一的、面向“田长制”的信息资源库,包括:农田信息资源库、田长信息资源库、巡查信息库、报送信息库、预警信息库等。同时,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田长工作、农田信息、异常情况等分类别进行多种形式的统计监测,如大数据综合展示、主题分析、数据报表等,给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。
二、田长制系统介绍
(一)建设总概
1、推动“田长制”规范化和长效化
智慧田长是面向政府主管部门打造的集“农田信息、人员管理、业务办理、统计分析”一体的综合管控平台,帮助主管部门建立组织体系全覆盖、履职尽责全周期、考核问题全过程的管控体系。通过建设匹配田长制管理需求的信息化系统,实现耕地保护田长制工作的数字化管理、可视化管理、协同化管理、智能化分析,提升耕地和基本农田监管效能,推动农田管理的规范化与长效化。
2、让田长工作可视可控
平台基于地理信息系统,实时在三维地图上记录田长的巡田路线、时间及巡查内容,同时能够整合问题事件、网格信息、对应各层级田长等数据,通过”一张图”进行展示,领导通过“一张图”可以一目了然的查询区域范围内巡田情况、农田信息、任务事件状态、处理进度等总体情况,为领导指导和决策提供分析依据。
3、提高巡田人员工作效率
利用无线网络、GPS、微信小程序等技术,实现巡田人员对农田信息、任务事件随时查,发现事件及时上报、实时查询个人积分、荣誉排名、打卡记录等功能,为现场巡检督查人员提供便捷服务,提高工作效率。
4、打造智能化农田监测体系
结合以卫星遥感、无人机等技术手段,开展农田情况智能化监测,由面到点,聚焦有问题的耕地及时采取应对措施,实现智能化动态监管机制,全面掌握耕地持续变化。
(二)系统主要功能
1、田长管理:建立四级田长制架构,各级田长信息库、巡田记录及各级田长巡田工作督察管理。
2、网格管理:整合农田数据,形成一田一档的统一管理模式;灵活设置网格,实现网格划分管理。
3、绩效考核:评估工作目标、履职情况、学习发展等维度,系统自动定期对田长的绩效评定。
4、质量分析:包含上图入库质量检查、高标准农田成果管理、高标准农田统计分析。
5、信息管理:实现政策、重要通知等各项信息实时传达到各级田长。
6、任务事件:规范和发布各级田长工作内容,自定义设置巡田任务频次。
7、可视化分析:整合各级各类数据,将数据图表化,达到可视化管理。
8、移动巡田:为现场巡检督查人员提供便捷服务,包括农田列表、附近农田、任务事件、巡田打卡、通知信息、事件上报。
9、事件检举:支持群众/田长使用小程序举报问题农田,并查看被举报农田的处理进度。
10、农田监测:结合高点摄像头或者卫星遥感、无人机等手段,实现农田智能定期检测。
11、田长赋能:定期开展各级田长相应培训及考核,促进各级田长综合素质的提升。
12、高标农田:实现高标准农田项目流程把控管理和建成监督评价管理。
13、智能业务:实现个人关注业务点的推送及相应业务数据分析。
(三)系统的优势
1、满足田长制标准需求,分级管控:按田长制管理标准,建立耕地网格化管理系统,并按辖区分级别设立田长,做到一级抓一级、层层抓落实,有利于实现耕地保护责任全覆盖。
2、分级管控、流程闭环:平台做到一级抓一级、层层抓落实,有利于实现耕地保护责任全覆盖,同时,建立发现机制、处置机制,实现实时响应,形成流程闭环。
3、三大可视化呈现:田长轨迹可视化,实现巡田轨迹绘制于地图上,便于对下级田长管理和督察;农田网格可视化,分级展示责任区网格在地图上的分布,便于明晰责任网格;领导驾驶舱汇总整合农田、网格、各级田长、任务事件等重点数据并上图,利于管理者决策。
4、系统架构先进:平台采用先进的系统架构技术,满足高并发、高性能要求;能够提高服务自理度,降低变化、负载所带来的影响,并实现能力复用;实现高容量、高可靠性的海量数据存储,且可以横向扩容增长存储能力。
5、适应性强:系统支持分布式部署,具备性能与容量的线性扩容能力,可根据业务发展需求,动态扩充系统容量。
巡田记录
重点功能介绍
移动端巡田介绍
农田网格档案